初審編輯:
責任編輯:王盈盈
劉昌法到村民家中走訪
大眾網淄博4月15日訊 “一身運動裝、一雙帆布鞋、一口地方音,來到村民家里,先摸一摸睡覺的炕鋪,掀一掀灶臺上的鍋蓋,看看他們睡得咋樣,吃的咋樣,問問有什么困難要解決!边@個人就是西沙井村第一書記劉昌法。
劉昌法同志是第一批來到博山的市派第一書記。當時他被選派到池上鎮上小峰村,經過三年的不懈努力,他為上小峰村量身定做的農家樂鄉村旅游項目和開發飲用水項目,使村集體經濟收入由原來的零收入增加到現在接近10萬元,農民人均純收入由原來的不足2000元增加到5000余元,把一個昔日遠近聞名的貧困村變成了全省生態文明村、省級旅游特色村、全國扶貧改革試點的典型。在2015年6月份,他又被選派到石馬鎮西沙井村擔任第一書記。在西沙井村,他設計了以發展集體經濟、增加農民收入為主體,以發展農家樂鄉村旅游和生態觀光農業為兩翼的發展思路,大力實施民生工程,實施了旱廁改造工程,使村莊面貌迅速改觀,得到了群眾的一致好評。擔任第一書記以來,劉昌法同志堅持駐村辦公,真蹲實駐,把意見聽到了家、政策送到了家、工作做到了家、實事辦到了家,真正捧出一顆真心給百姓。
實在做人,踏實干事,做服務發展的“有心人”。劉昌法同志是帶著實在的品質到村里干實事的。在他身上,無論是給村民買眼藥水、配眼鏡,還是走訪入戶、制定規劃,大事小事,“實”字得以充分體現。劉昌法與人交流和接觸中,實實在在,沒有官話套話,有事說事,直來直去。在駐村伊始,他給自己約法三章:“晚上盡量不出門,不插手村里的經濟往來,不經手公款現金,不在村里公款請吃吃請,不接受村組織任何形式的補貼獎勵,以變通方式還老百姓人情”。
他到西沙井村上任后,從來不以市派干部自居,時時處處說話辦事低調,晚上值班的時候,他還會到鎮上與值班領導交流包村體會,為村莊發展出實招,辦實事。他為謀求村莊的長遠發展,把調查研究作為做好幫包工作的開端。西沙井村是遠近聞名的“桂花村”,幾乎每戶人家都有數量不等的桂花,桂花種植已有幾百年歷史,形成了家家養桂的傳統;另外,村里遺存許多古老建筑,鄉村旅游具有非常大的發展潛力。他在進行全面走訪的基礎上,綜合分析村里的發展優勢和不足,制定出了“一體兩翼”的發展規劃,提出了建設古村落,開發旅游項目的設想,并因地制宜,結合石馬鎮五陽湖生態旅游度假區建設,編制規劃了生態觀光農業園區項目,充分利用中央扶貧政策,開發立體林果種植基地、蓮藕種植基地和農家樂旅游項目,請來了專業人員進行規劃設計。
扶危濟貧,關注弱勢群體,做老百姓的“貼心人”。在他的《駐村日志》中有這樣一段話:真摯而樸素的百姓情懷,是我們做好農村工作的感情基礎和動力之源。2016年,他幫助西沙井村累計申請扶貧資金達100萬元,建立扶貧藕池6個,農家樂3個;積極對上爭取資金,新建硬化路面1.69公里,目前已完成路基建設,累計投入資金20余萬元。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幫助西沙井村在一點點的發生變化。
他曾經說,剛到村上時,自己也不知道該從哪里做起,經過與村民的接觸和交往,他解開農村之鎖的那把“鑰匙”,就是“感情”,對農民群眾的深厚感情。剛到西沙井村不久,在得知88歲的張大娘患有腦血栓、老年癡呆時,他曾步行幾公里到萊蕪市老姑峪村張大娘女兒家里看望老人,并留下了100元慰問金。同時,還看望了也在該村、由姑姑代為撫養的智障女人劉持華母子。前段時間突降一場大雪,他掛念著老人的取暖問題,曾親自到外村買煤并送到老人家中,直到老人生上爐火,他才放心的離開。像這樣的事情,對劉昌法書記來說已成為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。
“一個身上沒有一點土,腳上沒有一點泥的干部,不是合格的‘第一書記’”。這是他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,他也是這么做的。他經常在村里一住就是一個月,有時村里的老人做了好吃的會親自給他送過去,他與群眾魚水情深,關系已是血濃于水。正所謂有為者有位,這個位不是多高的官位,而是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。劉書記心里時時想著百姓,帶著對村民的深厚感情開展工作,他把老百姓放在心上,老百姓自然而然就把他放到了心上。
犧牲小我,無私奉獻,做黨和群眾的“放心人”。在池上鎮上小峰村駐村工作時,由于水土不服,劉昌法書記患了嚴重的過敏性濕疹,全身上下瘙癢難忍,為了減輕痛苦,他先用醋洗,洗過之后再用炒過的海鹽搓遍全身,這樣只為能睡一個安穩覺,直到現在,這個病癥還在繼續折磨著他。即使這樣,他依然主動請纓擔任西沙井村第一書記。作為第一書記,為了完成自己制定的幫包計劃,為了讓西沙井村的鄉親們過上更好的日子,劉書記犧牲太多了,老母親生病、愛人住院都顧不上,沒有時間陪伴他們;走訪入戶,整理材料,四處奔波,申請項目,忙起來吃飯睡覺都顧不上,身體日漸憔悴。他踏實肯干、無私奉獻,不怕苦、不怕累,不為名、不為利,一心撲在工作上,全心全意為村里的老百姓謀實惠,得到了西沙井村廣大村民的認可。
因為對鄉親有深深的愛,所以才兢兢業業;因為擔負著第一書記的重擔,所以才不計個人得失、甘心奉獻;因為弱勢群體需要黨委、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關懷,所以才不離不棄。劉昌法書記的嚴實作風、百姓情懷、吃苦奉獻的高尚品格,展現出了新時期一名共產黨員的高尚品質和黨性修養,值得我們每一名基層黨員干部學習。
初審編輯:
責任編輯:王盈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