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審編輯:
責任編輯:王盈盈
李振華
李振華與困難學生的家人和老師交談情況
李振華資助大學生
學生在聽李振華講述善行義舉故事
大眾網淄博4月15日訊 他“富有”,60多年捐獻上108萬元,累計資助了2100多名寒門學子。他“貧窮”,退休后一邊教學一邊撿拾垃圾,常常穿著16元的灰藍色長袖襯衫和5元一雙的布鞋。他就是李振華,山東省沂源縣實驗中學原校長。雖然已退休18年,但如今的他卻不比上班時清閑。新開的“孝德講堂”,要他張羅;“振華青少年思想疏導熱線”,要他值守;全縣300多個村莊的留守兒童和孤寡老人,是他走訪調研的對象……近日,記者懷著尊敬的心情,走近了這位獲得過“全國十大社會公益之星”“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”“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范”“山東省百位英模人物”等近百個市級以上榮譽稱號的耄耋老人。
在李振華事跡展廳,李校長笑著歡迎我們。為了弘揚李振華精神,沂源縣專門在他曾經工作過的縣實驗中學老校區建起了“李振華先進事跡展廳”。
在事跡展廳里,我們看到李振華老人走過的奉獻足跡,以及用腳上那雙布鞋丈量的奉獻年輪。
年輪是樹的記憶,一道年輪,就是一個生命的里程碑。其實,愛心也是有年輪的,它同樣記錄著一個人善行義舉的旅程。
梳理李校長的愛心紋路,我們看到60年前的年輪就很致密而清晰。1953年,年僅17歲的李振華只身來到沂蒙山區支援教育,從工作的第一個月起就拿出工資的四分之一資助貧困生,60多年來,他的生活卻始終極其儉樸,一輛自行車騎了46年,一塊手表戴了43年,至今沒有穿過皮鞋……刻滿愛心的年輪,就像不缺鈣的骨骼撐起人生的高度。退休后的李振華不但沒有停歇,反而更“變本加厲”,把半生積蓄的15000元錢和5000元國務院特殊津貼拿出來分成三份,在他曾經工作過的韓旺中學、張家坡中學、實驗中學設立了“振華獎學扶困基金”,用以幫助貧困學生,以及獎勵優秀學生和老師。在李校長精神的感召下,愛心不斷傳承,善款像滾雪球一樣越積越多。
現如今,沂源縣的父老鄉親為感激李振華,自發捐資為他塑造了一尊漢白玉雕像。為活著的人物塑雕像,在當地他是第一人,可見他在百姓心中的位置。
“一個人,做一件好事并不難,難的是一輩子只做好事,不做壞事!边@是毛澤東給雷鋒的題詞。而這句話,在李校長身上也得到了最好的詮釋。
80歲的李振華,沒有停下奉獻的腳步,依然把救助困難學生和教輔后進生作為自己孜孜以求的事業,同時還增加了關愛留守兒童以及關心孤寡老人等公益關注點。
如今老校長直接或間接資助的學生已達萬名,捐助或協調的資金400余萬元,報告會3000多場,聽眾達100余萬人,一組組沉甸甸的數字印證著李振華校長的堅實腳印。
“只要生命不止,我就要堅持做下去!彼f。
臨別李校長,他日記本上的一句話深深印在記者的腦海中:人活著,就應該用愛心去認真雕刻生命的年輪!
初審編輯:
責任編輯:王盈盈